白舒兰在会议室见了这三个人,看着跟迟刚年纪差不多的中年人,客气说:“王校长,谢谢厚爱,能够接受服装学院的邀请,我十分荣幸。”
王校长一听这话,顿时来劲了,“那白女士,您下学期能来学校上课吗?课时安排,我们可以按照白女士的时间。”
白舒兰想了想回答:“下学期可以,我星期二和星期六的下午可以去学校各上两节课。”
“我的课程可能跟国内不一样,我的课程大多是启发式的,启发学生利用各种元素,然后设计出自己的服装。”
“因此,我没有书本,我会复印讲义。我打印好之后,提前给学校,然后学校给我复印好,可以吗?”
王校长点头,“当然可以,另外,我还给你安排两个助教,管理学生。对了,这样的课程,是公开课吗?”
“课程的名字叫什么?我们也好跟学生们宣传,安排学分。”
听到这话,白舒兰点头,“我整理好之后,发给王校长。对了。这个周五的下午,可以派人过来拿。”
“如果不方便的话,我可以派人送过去。”
王校长笑笑,“方便,到时候我安排助教过来拿。”
名誉全球的设计师安娜,能够答应来学校上课,已经是他们的荣幸。
白舒兰不仅要上班,而且还是设计新品,能够抽空去学校上课,实属不易。
作为学校,当然要尽可能地解决更多的琐碎问题,方便白舒兰的工作安排。
王校长走后,第二天就有人来送来一份聘书,聘请白舒兰来学校任教。
白舒兰也给自己的课程,取了名字,《元素与时尚》,报给了学校。
学校的学生得知白舒兰明年要来上课,强烈建议开大课,因为小课,很有可能很多学生根本就轮不上。
因此,经过沟通,最后课堂在阶梯教室里,能容纳两百人上课。
一听说安排五个班的学生一起上课,足有两百人,白舒兰也很吃惊。
如果是这样,她自己的声音很显然不能满足需要。
于是专门托丽娜,在法国给她买一个最好的话筒,方便她讲课。
在忙完工作之后,白舒兰就开始仔细备课,并且把她积攒下来的一些元素,分门别类。
上课的内容,也都是她当年学习的,还有她这些年工作的经验总结。
迟宴给白舒兰送牛奶,然后把白舒兰整理的资料拿过来看。
从头到尾看完,迟宴颇为震惊。
“舒兰,这就是你准备要给服装学院的学生上课内容吗?”
白舒兰点了点头,看向迟宴,“不行吗?”
迟宴笑笑,“行,当然行!我这个门外汉,看了你这些元素和时尚的关系,我觉得我都能设计出来东西了。”
“你把别人教会了,难道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白舒兰听到这话哭笑不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说我已经黔驴技穷,没有想象力,不能设计了!”
“那时候的我就应该退出时尚圈,不再设计,然后享受退休生活!”
“这些元素都是现实中常见的,元素也会越来越多,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排列也是千变万化。”
“不是说这些元素随便组合在一起做出来的服装就好看,其中需要对美的理解和美的掌控能力。”
“我通过这些告诉那些学生设计并没有那么难,但是想要设计出有灵性,让人一眼就很喜欢的服装,就需要非常好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
“不是说越奇怪,越另类,就是时尚。对美的理解,对文化的传承,都要有丰富的阅历。”
迟宴看到白舒兰如此自信,眼里的光芒令人侧目。
在这一刻,迟宴知道白舒兰永远属于时尚圈。
白舒兰这个人上进心很强,而且她的想象力以及她的创造能力,随着他的年龄和阅历也不断地增强。
她并没有因为以前的荣誉或者以前的成绩就故步自封,也没有把自己高高在上。
美无处不在。
美是永恒的。
作为设计师,而且是非常优秀的设计师,白舒兰只是把美变换成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们对美的理解千变万化。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过年。
这是华国的传统新年,从腊月二十八就开始放假,一直放到正月初八。
所有的员工整理好工作,白舒兰和刘凡,在大酒店里面宴请所有员工。
这些员工,排练节目,终于派上了用场。
有的人唱歌,有的人跳舞,还有的人说相声。
总之这些人里面很多人多才多艺。
刘凡唱完了一首歌之后,站在台上,“现在有请我们的总设计师安娜上台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怎么样?”
白舒兰正在侧头,跟其他人轻声聊天,突然听到刘凡的话,连忙抬头。
此时灯光已经打到了白舒兰这边。
白舒兰哭笑不得,指了指调皮的刘凡,她根本没有准备呀!
刘凡再次说道:“安娜,你不会表演节目,那你上来跟我们说几句话也行啊!”
刘凡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白舒兰再不上去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于是白舒兰上台,手里拿着话筒。
“你们是不是商量好的?让我整个节目也不提前说一声!”
刘凡笑了笑,“如果说了,那多没意思呀!”
“安娜,你要给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
白舒兰笑了笑,“那我就唱一首,我当时下乡的时候学的一首民歌《弥渡山歌》。”
“我记得我们公司里有一个云南的姑娘,应该也会唱这首歌。”
这时候,一个矮矮的小姑娘,一脸惊喜地看向白舒兰,从最后面跑到了最前面,“我,凯丽,是云南的,我会唱。”
她真的没有想到公司里的总设计,居然记得她是云南的,还要跟她一起唱歌。
跟偶像一起唱歌,她快要晕倒了。
“我先唱第一段。”白舒兰朝着凯丽点了点头,“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花深山里来,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