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知定亲之事传来,成国公夫人听闻此消息后,顿时心中焦急万分。
原本朱应桢以为自已只是单纯地陪着妹妹入京,可临近出发他才知成国公夫人竟然悄悄地给皇后娘娘写了一封请安信。
这请安信里就提到了他的终身大事,此次二皇子选妃,自然有许多贵女入京,成国公夫人便想让皇后娘娘帮忙给看顾下朱应桢的婚配人选。
朱应桢抬起头,目光投向赵元知,想起自已还曾动过将妹妹许配给他的念头。
当他回到朱家之后,的确向成国公夫人提起过此事,而那成国公夫人也极为上心,暗中打听过关于赵元知的诸多情况。
她满脸疑惑地询问朱应桢:“照你这般描述,他身份高贵,理应有数不清的人想嫁入那将军府才对,为何到如今却依旧未被婚配呢?”
朱应桢微微皱起眉头,神色间透露出一丝无奈,缓缓开口道:“正所谓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啊。”
成国公夫人听后,若有所思,随后便提笔给京中的手帕交去了信件。
一个月的时间悄然流逝,终于等到了回信,那对方并没有详细地讲述赵元知到底是好是坏,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了赵元知的身世背景,以及圣上对他所持有的那种特殊态度。
国公夫人这才犹豫起来,捏着信叹了口气。
她转头看向自已身边的妈妈,眼中满是迟疑:“听应桢的意思,这赵元知此人,是有所图的对象,你瞧,他虽不受圣上喜爱,却能凭借自已的军功一步步换来如今的地位,单从这一点来看,就能知晓他绝非寻常之辈,是个很有主见、有想法的孩子。”
然而,话锋一转,国公夫人的语气中又多了几分犹豫:“但这身世,着实让人犹豫。”她缓缓地将信放下,
一旁的妈妈侧过头,仔细地看着信件内容,那上面赫然写着:“曾有传闻说赵元知乃是长公主与身边面首所生。”
自家的孙女正值青春年少,哪里需要去嫁给一个年龄相差如此之大的赵元知呢?
原本,成国公夫人已经决定放弃赵元知,可谁能想到,突然之间又听闻赵元知定了徐家的小孙女,这让她不禁又开始后悔起来。
“这老徐家,真是个滑头!”国公夫人忍不住低声嘟囔道,眼中闪过一丝懊恼。
“偏偏他下手最快,抢在了我们前面。”她轻轻揉了揉太阳穴,仿佛想要驱散脑海中的烦恼。
再怎么说,赵元知这个人也是好的,身世虽要紧,但他已然成年,再者说,他是由皇后娘娘亲自教养,如今看来被教养的很好,身世倒是可以忽略。
不过,此时成国公夫人再后悔也来不及,朱琬柔还是要被送到京中待选。
徐静姝与那赵元知几人并不知成国公府的这些事情,一路上欢声笑语,就这样一同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京城。
成国公府虽平日里驻守在广西之地,然而在这京中,也有着一处宅院。
那朱家兄妹便回到了京中的家中。
待回到京城之后,赵元知尚未来得及好好休整一番,便接到了圣上的紧急召见。
圣上之事,向来都是最为紧要的,他不敢有丝毫怠慢,只得整理好衣冠,前往皇宫面圣。
而徐静姝则缓缓地回到了荣安县主府,她静静地站在府前,望着那熟悉又陌生的府邸大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按理说回京后,她要进宫向皇后娘娘请安,她不由暗自思忖道:“这二皇子选妃,乃是大事,自然是会热闹非凡,皇后娘娘整日忙于此事,自然也是无暇顾及自已。”
后日便是那选妃大典,如此盛大的场面,她实在不想去凑那个热闹。
于是,她暗暗下定决心,明日去向皇后娘娘请安,一来是尽一尽自已的本分,二来也是恰好可以避开那喧嚣的选妃现场。
**********
选妃大典
一众贵女走进皇宫,只见那选秀的宫殿内外,布置得华丽而庄重。朱红色的宫墙在阳光的映照下愈发鲜艳,金色的琉璃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宫殿门口,两排侍卫身姿挺拔,神情肃穆,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进入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精美的屏风,上面绣着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吉祥图案。地面上铺着厚厚的红色绒毯,柔软而华丽,走在上面几乎听不到脚步声。
大殿正中央,皇后端坐在凤座之上,一身金色凤袍,头戴华丽的凤冠,面容端庄而威严。她的身旁,宫女们恭敬地站立着,手持着扇子和香炉,整个场面庄严肃穆。
候选的女子们则依次站在殿下,她们身着各色华服,绫罗绸缎,珠光宝气。有的面容娇美,眼含秋波;有的气质高雅,举止端庄;有的活泼灵动,巧笑嫣然。每个人都精心打扮,希望能在这选妃中脱颖而出。
皇后身旁的嬷嬷按照名册,依次点名让女子上前。被叫到的女子莲步轻移,走到皇后面前,盈盈下拜,声音轻柔悦耳:“参见皇后娘娘。”
皇后微微颔首,目光犀利地审视着面前的女子,从容貌仪态到言谈举止,无一放过。她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表情让人难以捉摸。
一旁的宫女们则忙着记录皇后的反应和评价。
而周围的嫔妃们也在仔细观察着这些女子,心中暗自揣度着皇后的喜好和可能的选择。
整个大殿内,气氛紧张而压抑。女子们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差错,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错失了这成为皇子妃的机会。
偶尔,皇后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亦或是女红厨艺。女子们则竭尽所能,展现自已的才艺和才华。
殿外,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但殿内的人们却无暇感受,都沉浸在这紧张的选妃氛围之中。
自踏入这选妃的宫殿,周围女子皆紧张局促,而朱琬柔却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