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灰的浓度还在继续下降,到8月28日时已经基本不影响居民出行了,透过窗子望出去,就像是普通的雾霾天,只是经过了快十天的积累,各家各户的窗台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火山灰,阳光房顶上也像糊了一层水泥,玻璃上斑斑驳驳、脏兮兮的。
隔天上午,窗外下起了雨,开始时雨势很小,悄无声息地沁湿地面、窗台,随后雨势逐渐大起来,雨水在空中连成线,大颗大颗斜打在玻璃上,发出毫无章法的敲击声,在地面、窗台、楼顶激起一片水雾,姜添添此时正站在阳光房里,和狗子一起仰头看着大雨把顶层玻璃上的灰尘一层一层地冲刷掉,原本灰暗无比的空间逐渐明亮起来。
小区里很多住户都和姜添添一样,为着玻璃被冲刷干净的感觉欣喜,觉得这些天的憋闷、压抑终于结束了,甚至有爱干净的人,直接打开窗,借着雨势用抹布擦起窗台和玻璃来,可是没过多久就感觉到不对劲,溅起的水花会让眼睛觉得刺痛,接触了雨水的手和胳膊也会瞬间变红、发痒,在小区群里一问才知道,很多外出的人也有类似的情况,气象部门和应急局紧急发了通知,号召辖区居民躲避酸雨,适度储存饮用水,做好饮用水井、蓄水池的保护工作……
酸雨断断续续下到九月中旬,这期间很多燃气管道被腐蚀,检修人员疲于奔命,最终也没有避免全市停气的结果。姜添添把燃气管道的总阀门关掉,按照网上的教程
在液化气罐和燃气灶之间装好减压器,正式开启了用液化气做饭的日子。
而为了避免酸雨腐蚀农作物、污染土壤,农业部门组织当地农户提前抢收了玉米、高梁、水稻等所有的粮食,地里的土豆、白菜、萝卜等蔬菜也提前挖了出来,这些粮食和蔬菜一经抢收,就被政府高价收购,统一贮存在官方仓库里,现在全国各地的情况都不乐观,对外采购粮食果蔬的渠道已经断了,好在江市本地传统农业占比较高,把握好秋收的机会,应该还可以挺过这个冬天。
不下雨的时候姜添添会带狗子出门放风,她用劳保店买的防酸工作服给狗子改了一件带兜帽的雨衣,放风途中一旦下雨,立马把兜帽戴好,或者就近避雨,或者抄近路回家。
9月16号这天,当地电网、给排水公司联合发布了停电、停水公告,“因煤炭储量有限,有限电力将优先向医院、应急指挥部门等特殊单位供应,全市居民区将于9月17日零点停止供电、供水,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江市作为一个十八线小城,主要通过燃烧煤炭和煤粉来实现火力发电,然而江市本地没有煤矿,煤炭都是外地供应的,现在全国、全世界的地质活动都这样频繁,地下开采煤炭的产业不可避免地就要停工,而供水系统对供电系统的依赖性很强,水泵抽水、向高楼层加压供水,都需要用电,停电的同时停水也在意料之中。
没了电,原本在停气之后改用电磁炉做饭的住户们不得不另寻他法,家庭成员里有医院职工的,很多选择申请去一同住医院值班宿舍,吃饭问题也在医院食堂蹭一蹭。一些相互熟识的邻居合伙在楼下用砖头和水泥垒了柴火灶,到饭点的时候轮流带着自已家的锅和食材去做饭,剩下有钱或有门路的也会从外面买液化气罐进来。
物业从仓库里搬出了一台小型太阳能发电机,每天积攒的电量勉强能供得上小区的抽水泵把蓄水池存满,小区居民每天下午四点可以去物业排队,每户人家一天可以领到20升水。水是从周边河里抽的,天气不好的时候还会有很多杂质,烧开后也有股涩味,但终归能解决大部分人的喝水问题。也有发现商机的人,每天会用大桶从农村运来甘甜的井水,卖30元一升,也可以用粮食或者其他的物品置换,具体怎么换就需要双方自主定价。大多数居民都会坚持喝物业免费发的水,毕竟对照2块钱500毫升的矿泉水,30元一升井水相当于价格涨了7倍多,粮价菜价都在飞涨,有限的钱还是要用在刀刃上。之前用几倍价格的黄金买房子住进来的“大客户”倒是不差钱,那几家大客户几乎每天都会包揽所有的井水,到后面井水卖家已经不怎么向小区其他居民叫卖了,直接扛着大桶给大客户们送水上门。
和其他普通住户一样,姜添添每天都会带着一个大桶去物业领20升水,家里有足够的饮用水,这些水她通常用来洗衣服,再冲马桶。好在一楼是独立的下水系统,不必为楼上住户下水道堵塞的问题操心。
停电通知发出来的第二天,姜添添就把太阳能发电机搬到了阳光房里,虽然隔着阳光房的玻璃,发电效果会弱很多,但现在这个光景,把发电板搬出去露天放着是万万不敢的,六块太阳能发电板,在阳光房里每天只能发6度电,而四台冷柜每天需要10度电来维持运转,剩余的电量,姜添添会用柴油发电机来补齐。
柴油发电机运转的声音比较大,为了不引人注目,姜添添会卡着点,在物业用抽水泵向蓄水池注水的时候开柴油发电机,她住的位置离物业蓄水池比较近,混合着抽水泵轰隆隆的声音,柴油发电机运转起来倒也不容易被发现。
停电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通讯信号极差,手机经常一格信号都没有,屏幕显示只能拨打紧急求救电话,偶尔有2G网络,刷到的新闻也都不乐观,姜添添索性把手机放进抽屉,戴起了有日历盘的机械手表。
金秋九月,虽然人工培育的作物已经都抢收完了,不会再像课本里一样有丰收的气息,但江市被群山环绕,人们历来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各个小区的居民开始组团进山,老年人、妇女儿童多是去采些可食用的菌菇、野菜,顺便捡些柴回来做饭用,身手好些的中青年男性则回爬上树打些坚果,去更深的山林找些药材,渐渐的还会有一些野鸡、野兔甚至野猪肉在私下流转。
用柴火做饭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为了防火,也因为“就地取材”的人实在太多,小区绿化带都被砍光了,在经历了几次争抢他人柴火灶、食材丢失的事件之后,物业为不同楼栋的居民明确划定了活动范围,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楼下搭棚、用塑料布建简易阳光房,乍一看,小区里就像混乱的棚户区,分不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