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入场心潮涌
终于,备受瞩目的乡试之日来临了。这天清晨,天还未亮透,整个成都城就已经热闹起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前往考场的学子以及陪同的家人、仆从。马蹄声、脚步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平日清晨的宁静,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紧张与庄重。
李毅也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后,穿上了母亲特意为他准备的那件崭新的儒衫。那儒衫颜色淡雅,质地精良,穿在身上显得他身姿挺拔,气质儒雅,又透着一股即将踏入考场的严肃劲儿。母亲林氏站在一旁,眼中满是不舍与期盼,她一边帮李毅整理着衣衫,一边不停地叮嘱着:“毅儿啊,今天这考试可得千万小心谨慎呀,别慌神,遇到难题就先放一放,回头再慢慢想。娘相信你肯定能发挥出自已的水平,考出个好成绩来。你在考场上要是饿了、渴了,就吃点干粮,可别饿着自已了啊。”
李毅看着母亲那担忧又慈爱的面容,心中满是感动,他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说道:“娘,您放心吧,我都准备好了,您在家就安心等着我的好消息便是。”
说罢,李毅背起装着笔墨纸砚、干粮以及其他必备物品的书袋,告别了家人,朝着乡试的考场走去。一路上,他看到许多和他一样的学子,大家神色各异,有的一脸自信,步伐轻快,仿佛胜券在握;有的则眉头紧皱,神色凝重,嘴里还念念有词,似乎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温习着知识点;还有的学子身边围聚着一群家人,家人在旁不停地说着鼓励的话语,那场面温馨中又透着紧张的氛围。
而考场所在的方向,早已是人山人海,除了考生之外,还有众多考生的家人、朋友以及一些看热闹的百姓,大家把考场周围围得水泄不通。考场门口,官兵们如临大敌般站得笔直,神情严肃地维持着秩序,检查着每一位考生的身份和携带的物品。监考官们则站在一旁,目光锐利地审视着过往的考生,那威严的气势让不少学子都心生畏惧,原本就紧张的心情变得更加忐忑了。
李毅随着人流缓缓向前挪动,看着眼前这森严的场面,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紧张。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镇定下来,不断在心中给自已打气,告诉自已这么长时间的刻苦备考可不是白费的,一定要相信自已的实力。
轮到他接受检查时,他主动出示了自已的身份证明,配合官兵们进行搜身,将书袋里的物品一一取出,让考官查看。考官们仔细检查着每一样东西,确认没有夹带作弊的物品后,便放他进入了考场。
考场内十分宽敞,一间间考室整齐排列,考室里的布置相较于平日读书的地方显得格外简洁,只有一桌一椅,桌上摆放着统一的笔墨纸砚和一盏油灯,此外再无他物。李毅找到自已的考室,走了进去,在椅子上坐下后,他闭上眼睛,默默平复着自已的心情,在脑海中快速回顾了一遍自已平日里重点复习的知识点,等待着考卷的发放。
不多时,考官们开始依次发放考卷了。当那厚厚的一沓考卷放到李毅手中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已的心跳陡然加快,双手都微微有些颤抖。他深吸一口气,强行稳住自已的情绪,然后小心翼翼地展开考卷,开始浏览题目。
此次乡试的考卷题目果然难度颇高,涵盖的知识面也极为广泛。既有要求对儒家经典中晦涩语句进行精准阐释的经学题,那一句句古老的话语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等待着考生去揭开它们深藏的奥义;又有以当下朝廷面临的诸多复杂政务、民生问题为背景,让考生提出应对策略的策论题,这十分考验学子们对实际情况的洞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考查考生诗词创作能力以及对历史典故熟悉程度的文学题,题量之大,让人咋舌,每一道题都像是一座小小的山峰,需要考生凭借扎实的学识去逐一攻克。
李毅看着这些题目,心中快速思索着答题的思路,他不断提醒自已要冷静,要按照平日里的备考节奏来答题。他先是从经学题入手,凭借着自已扎实的经学功底,逐字逐句地分析题目中的语句,脑海中迅速搜索着与之相关的经典注释、前人解读,然后引经据典,将自已对这些经典的理解和感悟清晰地书写在考卷上,力求做到论述严谨、条理清晰。每写一个字,他都仿佛能感受到自已多年的苦读时光在笔尖流淌,那些挑灯夜战、反复琢磨的日子都化作此刻笔下的力量。
答完经学题后,李毅稍作休息,喝了几口水,吃了点干粮,便又开始攻克策论题。策论题是整个考卷的重中之重,不仅考查考生的学问储备,更考验其对实际政务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李毅回想起自已平日里积累的时事素材,那些通过走访乡间、与市井百姓交谈以及查阅各地府志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还有在与先生、学子们交流中获得的各种见解,一一浮现在脑海中。
他结合题目中给定的政务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先是指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这其中涉及到吏治、经济、民生等诸多方面,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有理有据,绝非泛泛而谈。接着,他又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每条策略都详细阐述了实施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力求让自已的答案既有深度又具可操作性。在书写的过程中,他的思绪仿佛穿越到了朝堂之上,自已正站在那为国家的发展、百姓的福祉建言献策,手中的笔就是他施展抱负的利器。
时间在紧张的答题过程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斜,考场上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考生们纷纷点亮了桌上的油灯,继续奋笔疾书。李毅也丝毫不敢懈怠,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最后的文学题答题中。在诗词创作部分,他根据题目所给定的意境和要求,精心构思,遣词造句,力求写出意境优美、格律严谨的佳作。他时而闭目沉思,脑海中浮现出高山流水、春花秋月等种种美妙的景象,试图从中捕捉那最契合题意的灵感;时而又挥笔疾书,将心中所想化作优美的诗句,落在那洁白的考卷上。在历史典故运用方面,他更是凭借着自已丰富的知识储备,信手拈来,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之中,展现出自已深厚的文学素养,那些典故在他的笔下仿佛活了过来,为文章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和说服力。
终于,在经过了一整天的艰苦奋战后,李毅完成了所有的题目。他放下手中的毛笔,长舒了一口气,感觉自已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身心俱疲,但心中却又充满了一种完成挑战后的成就感。他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考卷,确认无误后,便等待着考官宣布交卷。当那交卷的声音在考场上响起时,李毅站起身来,郑重地将考卷交了上去,然后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走出了考场。
考场外,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家人和一些朋友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看到李毅出来,大家赶忙围了上去,关切地询问着考试的情况。李毅简单地说了说答题的大致情况,便在家人的搀扶下,回到了家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毅一边在家中调养疲惫的身体,一边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乡试的结果公布,这结果关乎着他未来的仕途之路,也承载着他和家人太多的期望,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已能有一个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