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从军记
厨师从军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厨师从军记 > 第81章 师相尚书令

第81章 师相尚书令

加入书架
书名:
厨师从军记
作者:
热血报国
本章字数:
7266
更新时间:
2024-11-21

秦悦骑马静静地伫立在戈壁滩沿,夕阳的余晖轻柔地洒落在她的身上,为她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那挺拔的身姿在落日的映照下,宛如一座坚毅的雕塑。

她微微眯起双眸,望着远方那片辽阔的土地,心中满是感慨。良久,秦悦缓缓开口:“度儿,写战报,长城军已经收复塞上江南,抵达蒙古高原边界。”声音沉稳而有力,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回荡。

刘度在一旁,同样骑在马上,听到母亲的吩咐,立时回复:“是,母亲。”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崇敬,对于母亲的领导和长城军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陈江骑着马匆匆赶来,马蹄扬起阵阵沙尘。他来到秦悦身旁,脸上满是兴奋与崇敬,大声说道:“恭喜恩帅又收复了塞北失地!灭金国,收辽东,平大小内外兴安岭,今又大败草原最强者。这些功绩远超封狼居胥,可以让恩帅万古流芳了。”

话语在风中飘荡,仿佛为秦悦的壮举奏响了一曲壮丽的赞歌。

秦悦静静地凝视着广袤的草原,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微风拂过,吹动她的发丝,更增添了几分英气与豪迈。

“天命在我,收复一些失地不算什么。总有一天,我要率领大烈的铁蹄彻底平定面前的蒙古高原。”她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决心与霸气。那声音仿佛穿透了时空,在草原上久久回荡。

陈江带着战报回到长安。当他步入金殿,眼前的景象让他大为诧异。文武百官在金殿上随意地坐在座位上,有说有笑,朝会的气氛不再严肃,而是非常的诙谐。

萧佑则四仰八叉地躺在龙椅上,龙椅下的玉台消失不见,只是龙椅微微高出一截。陈江愣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片刻后,他定了定神,手持战报,上前一步,尽量用庄重的语气说道:“陛下,臣陈江归来,特呈上塞北战报。”

萧佑微微动了动身子,稍微坐正,开口说道:“好,若飞,将战报呈上来。”

太监若飞赶忙小步上前,从陈江手中接过战报,随后又恭敬地退到一旁。接着,若飞将陈江领到早已安排好的右丞相位上坐下。陈江心中虽有诸多疑惑,但也不好在此时多言,只得依言坐下,等待着皇帝对战报的反应。

此时的金殿中,气氛依旧有些不同寻常。文武百官们的目光不时在萧佑、陈江和战报之间流转,似乎都在猜测着这份战报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萧佑快速浏览过战报后,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喜色,大喜过望道:“好,没想到朕的第一号天子令中的设想这么快就成功了。”他的声音在金殿中回荡,满含着兴奋与自豪。文武百官们听闻此言,纷纷交头接耳,脸上也露出惊喜之色。

左丞相贾似道从尚书令周瑜后面的一个座位紧接着站出,他微微皱眉,神色严肃,开口道:“陛下,不可得意忘形。”

贾似道的话语在金殿中清晰可闻,瞬间让原本有些热烈的气氛冷却下来。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贾似道和萧佑,心中暗自揣测着皇帝的反应。

萧佑听到贾似道的话,先是一愣,随后立刻正色。他缓缓起身,拱手说道:“师相所言极是,朕确实得意忘形了,多谢师相提醒。”萧佑的态度诚恳,语气中满是对贾似道的敬重。

贾似道微微挺直身躯,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说道:“不过,收复塞北是大喜事,陛下如何高兴都不为过。”

他的话语如同一缕春风,瞬间吹散了方才的紧张气氛。金殿中的众人也纷纷露出笑容,点头表示赞同。萧佑原本严肃的神情也缓和下来,眼中再次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师相所言极是。”萧佑微笑着说道,“塞北收复,实乃我大烈之幸事,朕确实该好好庆贺一番。”

周瑜轻摇着白羽折扇,端坐在座位上,她微微蹙起秀眉,开口说道:“不知道塞北民心是否可以为我大烈所用。若与台湾一样,民心与我大烈相悖,那长城军就会被死死拖在塞北。”

她的声音清脆而沉稳,在金殿中回响。众人闻言,皆陷入沉思。塞北之地广袤无垠,若民心不向,确实会给长城军带来极大的困扰。萧佑也神色凝重,他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

“周尚书所言极是。”萧佑缓缓说道,“塞北民心必须妥善安抚,使其归心我大烈,方能确保长治久安。”

贾似道回到座位上,刚刚坐稳,便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怀柔政策,一定要这样,才能收复民心。”

他的话语坚定有力,在金殿中回荡。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思考着他提出的建议。怀柔政策,意味着以温和、宽容的方式对待塞北百姓,给予他们一定的好处和关怀,以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忠诚。

萧佑微微点头,认可贾似道的观点。“师相所言有理。”萧佑说道,“怀柔政策或许是收复塞北民心的关键。但具体该如何实施,还需诸位爱卿共同商议。”

萧佑从龙椅旁边的竹筐里拿出两个苹果,自已留下一个,随后手腕一扬,将另一个苹果扔向周瑜。周瑜反应敏捷,挥动白羽折扇,稳稳地接住了苹果。萧佑咬了一口手中的苹果,给若飞递去一个眼神。若飞会意,立刻招呼人抬着竹筐给百官分发苹果。

此时,金殿中的气氛稍显轻松。萧佑开口道:“周爱卿,朕听闻爱卿曾评价诸葛武侯,什么志大才疏,好兵无谋,可是真的?”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周瑜,等待着她的回答。

周瑜轻摇羽扇,开口说道:“陛下,诸葛武侯的志大才疏,好兵无谋,陛下也看过。”

萧佑微微皱眉,思索着自已在哪里看过。突然,他想起了《晋书》,随即开口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

金殿之上,众人听闻此言,皆陷入沉思。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智慧的化身,忠诚的楷模;也有人对他的军事才能提出质疑。如今,周瑜和萧佑的对话,再次引发了众人对诸葛亮的思考。

萧佑看着周瑜,继续问道:“周爱卿,你为何如此评价诸葛武侯?”

周瑜微微扬起下巴,轻摇羽扇,缓缓说道:“陛下,诸葛武侯虽有远大志向,然其在军事上多有失误。六出祁山,劳民伤财,却未能成就霸业。其虽多谋,却在关键时刻少决,错失良机。故臣有此评价。”

萧佑摆摆手,开口说道:“司马评诸葛,岂无偏颇,且我萧家大烈非后主西蜀,诸葛武侯一次战败后果严重,我大烈不怕败一次。可武侯治国之能,现用于安抚塞北不是正好吗?”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诸葛亮的治国才能在历史上备受赞誉,若能将其运用到塞北的治理中,或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时,周瑜从座位边拿出一本《治塞北策》,开口道:“陛下,这是臣拟写的《治塞北策》。依照诸葛武侯之法,加以完善,请陛下御览。”

周瑜双手呈上策书,神色恭敬。萧佑微微颔首,示意若飞将策书取来。他翻开策书,仔细阅读起来。

萧佑认真地看过《治塞北策》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连连叫好:“按照此策,让中书门下平章事们拟定圣旨,发往塞北。”

周瑜轻摇着羽扇,缓缓开口说道:“陛下,臣多年不事朝会、领兵。教书多年,如今已经江郎才尽。昨日夜晚来信,家母弃世而去,臣请辞尚书令位,回家守孝,而后回到两军学堂教习学生。”

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哀伤与疲惫。众人闻言,皆露出同情之色。萧佑微微皱眉,心中有些不舍,但也理解周瑜的处境。

“周爱卿一片孝心,朕准了。”萧佑说道,“待爱卿守孝期满,若有意,可再回朝堂,为我大烈效力。”

周瑜跪地叩首,感激道:“谢陛下隆恩。”

金殿中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重,众人都为周瑜的遭遇感到惋惜。

萧佑看着周瑜站起身来,开口说道:“周爱卿务必厚葬令尊。不过朕仍有疑虑,这金殿上那么多两榜进士,饱学鸿儒,谁人出任新任尚书令合适呢?”

他的目光在百官中扫视,期待着有人能站出来举荐合适的人选。然而,众人都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周瑜站直了身子,看了看自已的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自已不当尚书令才看出来,百官大多是自已的学生。周瑜轻轻摇着白羽折扇,神色郑重地说道:“陛下,左丞相贾似道,可为新任尚书令。”

萧佑微微一怔,随即陷入沉思。贾似道是周瑜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且在朝中也素有威望。他的才能和谋略在过往的事务中也有所展现。

萧佑看向贾似道,问道:“师相,你意下如何?”

贾似道连忙起身,恭敬地行礼道:“陛下,微臣惶恐。但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与周师之期望。”

金殿之上,众人也开始交头接耳,讨论着贾似道是否适合担任尚书令一职。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以贾似道的能力和地位,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萧佑微微点头,说道:“既如此,那便由朕的师相接任尚书令一职。望你能秉持公正,为我大烈江山社稷尽心尽力。”

周瑜离开长安的时候,单独找到贾似道。她看着自已这位得意门生,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师宪,如今你成了尚书令,大烈看似繁荣,但为师留给你的是个烂摊子。”周瑜轻叹一声说道。

贾似道神色凝重,恭敬地回应道:“老师放心,学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和陛下的重托。”

周瑜微微点头,又叮嘱道:“塞北之事不可轻视,民心未稳,需妥善处理。朝中局势也颇为复杂,你要谨慎应对。”

贾似道面容严肃,对周瑜说道:“老师,学生深知如今局势艰难。西南农民起义不断,若不妥善处置,恐成大患。西北军队吃空饷严重,战力堪忧,急需整顿。东北局势不稳,边疆安全令人担忧。百姓赋税沉重,生存困难,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学生定当全力以赴,寻找应对之策,不负老师所托与陛下信任。”

周瑜将白羽折扇郑重地交到贾似道手中,眼中满是慈爱与期许。

“难为你了,师宪。委屈你了,孩子。”周瑜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贾似道双手接过白羽折扇,眼眶微红,他深深地向周瑜鞠了一躬。

“老师放心,学生定当不负所托,为大烈的未来拼尽全力。”贾似道坚定地说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