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冷静的应对,成功平息了墙内刀斧手带来的危机。此刻,总督府内的紧张气氛稍有缓解,为和谈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贾似道与李匙相对而坐,两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此次和谈的重视与期待。贾似道率先开口,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大烈与西金相邻,和则两利,战则两伤。此次和谈,乃是为了两国百姓的福祉。” 李匙微微点头,回应道:“上使所言极是,寡人亦深知战争之苦。西金愿与大烈和谈,共同寻求和平共处之道。”
贾似道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卓越的外交才能,巧妙地运用条约的方式确定了西金和大烈的边界。
在和谈的过程中,贾似道深知边界问题是两国关系中的关键所在。他精心准备,详细研究了双方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情况,提出了一个既符合大烈利益又能被西金接受的边界划分方案。
贾似道在与李匙确定了大烈与西金的和平相处后,语气稍显凝重地开始提及附加条件。
“陛下,大烈军队不日将在楼兰城外戈壁滩攻击蒙古大军。西金国出兵不出兵,大烈都不说什么,只求不要攻击大烈。” 贾似道的目光紧紧盯着李匙,言辞恳切中带着一丝担忧。他深知这场与蒙古大军的战斗至关重要,而西金的态度也将对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李匙微微皱眉,陷入沉思。他明白贾似道的请求背后的深意,一旦西金在大烈与蒙古交战时攻击大烈,那么大烈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然而,西金也有自已的考量,出兵相助大烈意味着将卷入一场更大的战争漩涡,而不出兵则可能面临蒙古日后的威胁。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李匙缓缓开口:“上使,此事容寡人斟酌。西金自然希望与大烈长久和平相处,但出兵之事关系重大,寡人需与群臣商议后再做决定。” 贾似道点了点头,他理解李匙的为难之处。
贾似道神色严肃,再次开口说道:“陛下,似道武将出身,只从军事来看,西金出兵与否,非重中之重,只是大烈逃将周香,似道要带回大烈。” 他的话语坚定有力,透露出对周香一事的执着。
折康听完贾似道的话,立刻起身,神色激动地开口道:“上使,周香乃是在下义女。”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显露出内心的不平静。接着,折康伸手向秦悦和王符,继续说道:“被这两位所伤,在下救回,在下岂能将心头肉送入虎狼之口啊!”
贾似道目光沉稳地看了秦悦和王符一眼,随后转向折康,言辞恳切地说道:“仆射,似道非是将令爱送入虎狼之口,乃是送回故乡生活,绝非谋害。” 贾似道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安抚,试图缓解折康的担忧。
他深知折康对周香的爱护之情,也明白自已的要求可能会引起折康的抵触。
和谈目的顺利达成,贾似道对于先前提出的那些附加条件,此时已不再那般执着重视。在他看来,李匙是否决定让西金出兵已然不那么关键,而周香最终会不会回到大烈,也似乎变得无足轻重。
贾似道深知,此次和谈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大烈与西金之间的和平稳定,如今这个目标已然实现,那些附加条件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随后,贾似道与李匙、折康等西金君臣继续进行了一些常规的交流。他们谈论着两国的文化、风俗以及未来可能的合作领域。在这过程中,气氛融洽和谐,仿佛之前的紧张与争议从未发生过。
然而,时间悄然流逝,和谈的使命已基本完成。贾似道知道,是时候该离开了。他起身向李匙等人告辞,带着陈江、秦悦、王符等一行人,踏上了返回西陲军大本营的路程。
周香静静地站在城楼上,身姿挺拔,那套刚来时的唐明光铠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决绝与坚毅,仿佛在沉思着重大的抉择。
折康焦急地找到周香,看到她这副模样,心中涌起一股不安。当他开口说道:“香儿,西金和大烈已经和平,现在大烈要进攻蒙古……” 话未说完,周香便头也不转地开口回应。她的声音清冷而坚定:“义父,西金不可出兵帮助大烈。还有……” 言语在此处停顿,周香缓缓地将一封信交到折康手中。
折康接过信,满脸疑惑地看着周香,还未来得及询问更多,周香却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毫不犹豫地从城楼上纵身跳下,那决绝的身影如同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迅速坠落。折康惊恐地伸出手,想要抓住她,却只抓到了一片虚空。周香就这样自杀身亡,留下折康独自在城楼上,手中紧紧攥着那封信,心中充满了悲痛与震惊。
折康怀着沉重的心情安葬了周香。在那肃穆的墓地旁,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与哀伤。当一切尘埃落定,折康回到家中,颤抖着双手打开了周香留下的信。
信纸上的字迹工整而有力,仿佛承载着周香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挣扎。折康逐字逐句地读着:“义父,女儿身在西金心在烈。烈廷为削弱蒙古,借西金之力,女儿被派来执行。假借被追杀而欺骗义父,以西金军队牵制蒙古,陷西金万民于浩劫之中,以实现大烈疲蒙平内之奸计。女儿与亲姐先后伤害西金,现女儿以死谢罪,请义父宽恕女儿,请西金万民宽恕女儿。”
折康的眼眶渐渐湿润,他仿佛看到了周香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痛苦与无奈。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既为周香的欺骗感到愤怒,又为她的勇敢和担当而心疼。周香的死,让折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意识到,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每个人都身不由已,而周香选择了以死来承担自已的过错,这份勇气和决心令人敬佩。
周瑜站在船头,江风拂面,她悠然地打着渔,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自在。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她看到长江上一叶扁舟缓缓向自已驶来,随着扁舟的靠近,她的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不安。
当扁舟靠近,她看到了船上放置的周香的七星剑和明光铠。那一刻,她的内心如遭重击。她早就知道,在蒙古大军被西金击败后,贾似道和谈西金进攻蒙古时,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但她万万没想到,这一切真的会成为现实。
周瑜轻轻抚摸着七星剑和明光铠,仿佛能感受到周香曾经的气息。她的思绪飘回到过去,回忆起与周香一起的点点滴滴。
周瑜拿起周香的七星剑和明光铠,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愫。她静静地凝视着这些物品,怔怔出神,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那些曾经的回忆、那些与周香共同经历的过往,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片刻以后,周瑜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她缓缓抽出七星剑。剑身闪烁着寒光,映照着她坚毅的面容。她走到长江边的一块巨石旁,挥动手中之剑,在石头上刻下了绝唱《临江仙》。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她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感慨。那词句仿佛是她对人生的总结,对命运的抗争,对逝去之人的怀念。
刻完词句,周瑜以剑杵地,她的眼神逐渐变得空洞。她的生命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归宿,所有的牵挂与执念都在这一刻放下。她静静地站着,如同雕塑一般,然后缓缓闭上双眼,气绝身亡。
周瑜本来自觉江郎才尽,辞去尚书令之职回乡。然而,贾似道在收拾恩师的诗词时,却有了惊人的发现。
原来,周瑜自辞官回乡后,所作诗词首首堪称绝唱。可谁能想到,她回乡后的第一句竟是那般无奈与感慨:“日赋万言,无有良策,笔墨文章只雕虫小技。皓首穷经,满腹经纶,百无一用废物书生。”
贾似道看着这些诗词,心中感慨万千。他仿佛看到了周瑜在回乡后的日子里,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以及对自已人生价值的不断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