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曾经给学生一个并不真切的答案,在学生搞不清楚到底怎样才能活得好的时候。
庄子带学生看了树,发现那被人嫌弃没有价值的,才活得好,否则,早就被人砍了,成为了各种材料。
庄子又带学生看了家养的动物,发现那被人嫌弃价值低的,落得被人杀来吃的结局。
我不知道那些解释庄子的人,将这一段解释为用与不用之间时,是否真的理解了庄子。
嗯,一如我现在记录庄子的这个“用与不用之间”,也不明白,我是不是已经懂得庄子。
前一些日子,有朋友开始提醒,书籍的评分标准,必须要有阅读时间,评价才作数。我明白了,也参与了一些朋友的互读互评。
因为这种参与,我读了不少书,也发现了不少好书,还看到了很多值得大家反复思考的书。因为每一本书里,我都找出了很多的亮点,这些亮点让我不忍心降低分值,都给了五分。
对我来说,它们中的每一本,都值得我反复思考并阅读。
尽管从专业的角度,并不是每一本都得五分。就像我自已所写,我知道我的标准是:及格。
继续听着《崇祯十五年》,我很想问作者“幼稚吴邪”,是不是因为读了《万历十五年》,深深被黄仁宇的“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所折服?
《崇祯十五年》是我这次感冒还没有好彻底的情境下选择来听读的一本书。
一方面是因为,我佩服的一些人,与崇祯十五年关系密切。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正在分析的《红楼梦》,在很大程度上也深受崇祯十五年的影响。
我很好奇,《崇祯十五年》的作者“幼稚吴邪”和起点上的“韭菜东南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因为我没有读“韭菜东南生”的《崇祯十五年》,我无法判断两本书的异同。
我希望的是,这两本书是截然不同的两本书,给我们两个观察角度。
“喜欢坚持”的《玄幻:修仙从赚钱开始》,我今天早晨听《崇祯十五年》之前,又听读了一些。
我很想问一些人一个尖锐的问题:大家都喜欢钱,有几个人真正在努力挣钱?
我很想问一些人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你想你所挣到的钱是一辈子享用不尽而且不会失去呢,还是想挣到的钱只不过像别人将钱寄存在你这里一时半会呢?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我想起了庄子和惠施。
当时的庄子,看起来活得很清贫。只当了很短时间的小官,就不再愿意接受聘请继续当官。
当时的惠施,看起来活得很潇洒,既是名家学派的创始人,又在政治的风云变幻中赢得了政治家的美誉。
经过几千年的淘洗,时至今日,受惠于庄子的人多呢,还是受惠于惠施的人多呢?
我想着这些,渐渐开始明白了,人最需要做的事,是脚踏实地地根据现实状况去努力。
我最不喜欢别人说:“我喜欢桂林,我喜欢桂林,我想去桂林却没有钱。”
对这样的人,我会说:“去挣钱。”
我也不喜欢别人说:“我喜欢桂林,我喜欢桂林,我想去桂林却没有时间。”
对这样的人,我会说:“去挤出时间。”
《白宫管家》是我在德州学院特别为学生选的一部电影,不知道他们当时是否意识到我在为他们精心选电影。
我听过不少人抱怨,抱怨他们的家境不好。
我想问:再不好的家境,能比塞西斯差?
说一千道一万,多数人并不是真想去做成事,只是想为自已的妥协找借口。有几个人像我这样读书写作?
2023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