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就在朱棣在为朱瞻基感到高兴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传来。众人转头看去,只见朱高炽一脸惊愕地看着天幕,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痛苦。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仿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朱棣皱起眉头,不悦地说道:“瞎嚷嚷什么?”
自已大孙被天幕夸奖了,这可是难得的荣耀!
虽然自已一家造反,被天下人唾弃。但自已大孙子强啊!得到了天幕的认可,等到了下面,老头子我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跟爹和大哥说自已培养了一个好孙子。
至于败家子朱祁镇?不就是穷兵黩武吗?多大点事?只要从现在预防起来,让这小子以后少打点仗就是了。
大明战神啊!老头子我打了一辈子的仗,都没有此殊荣。
可你作为瞻基的亲爹,未来大明战神的爷爷,你大朱高炽却在这里捣乱,破坏这美好的气氛。
然而,朱高炽并没有理会朱棣的责备,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天幕上,眼神麻木,一直在那喃喃道:“三十八岁,怎么可能三十八岁?”
众人见状,也都好奇的看向天幕,有眼尖的也很快发现了端倪,很快便将目光牢牢地锁在了‘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3月16日1—1435年1月31日)’上。再结合太子口中的三十八岁,这泥马不就是说太孙只能活到三十八岁吗?
见此,众人看向朱高炽与朱瞻基的目光都变了,太孙当了十年皇帝,驾崩时三十八岁,说明登基时只有二十多岁,如今太孙已经快二十了,在看看上面那位身体还算硬朗,再撑个四五年估计也是没问题的。那么请问太子在位多少年?
嘶!两个短命鬼。或许自已努努力兴许还能成为四朝老臣也说不定呢!
朱棣也是满脸复杂的看着朱高炽。
朱高炽:(?Д?)?,不是在说我儿子吗?你们都看我干嘛?
........................
【当过人质,就一定是秦皇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打过少数民族,就一定是汉武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与异族首领共舞,就一定是唐宗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发动过政变,就一定是宋祖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将皇位从一玩到零,就一定是隋炀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将皇位从零玩到一,就一定是洪武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重用太监,就一定是永乐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御驾亲征,就一定是光武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杀过功臣,就一定是刘邦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有过两个年号,就一定是李隆基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当过太上皇,就一定是乾隆吗?他也有可能是朱祁镇。】
嬴政:...........我当人质这件事你们都知道了?
刘彻:这小子还是不错的还知道打异族。
刘邦:你才杀功臣,你全家都杀功臣。
看着手底下众人那怪异的目光,刘邦在心中已经将天幕以及朱祁镇骂的狗血淋头了。
“爹,别打了。”
“咱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甚至还在宫门中放置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铁碑,以示警戒。结果你他娘的还敢重用宦官?”
“你难道不知道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
“知道。”
“知道你还敢重用?”见此朱元璋打的更狠了。
可怜的朱老四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在心中疯狂吐槽,“凭什么他永乐干的,要来打我这个燕王?一天皇帝没当过,竟背锅了(╥ω╥`)”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1435—1449)和第八位(1457—1464)皇帝,年号正统、天顺。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明代宗朱祁钰之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朱元璋:?????
“啥玩意?这家伙是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朱元璋一脸懵逼,连打朱棣的动作都停止了,怎么他能还登基两次的?那第七位皇帝去哪儿了?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
【朱祁镇早年被册立为皇太子,九岁继承皇位,改元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内阁文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
【但随着,张氏驾崩,三杨去世,朱祁镇所宠信的司礼太监王振开始了弄权干政,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
【正统十四年(1449年),北方瓦剌首领也先犯明。】
【要知道朱祁镇可是从小听着朱棣与朱瞻基的故事长大的,面对瓦剌犯边,朱祁镇表示:这我能忍?一般都是我大明去打他们什么时候他们也敢来大明撒野了?简直就是倒反天罡。】
【于是朱祁镇就在王振的怂恿下率军亲征,结果没上过战场的朱祁镇,直接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太监王振。】
【结果这个王振也是心大的,直接就是你敢给我就敢要,于是对着大军一阵乱指挥。最后在北京西北之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他也成了明朝唯一一位被俘虏的天子,明朝洗不尽的污点。】
【也先见这么容易就完成了“南下擒龙”的壮举,把大明皇帝给俘虏了,也是飘了,于是继续挟持朱祁镇作为人质,想要骗开城门。】
【也先以为拿着朱祁镇以为能轻松打下北京城。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朱祁镇被俘虏后的三个星期,朱祁钰就登基了,还把朱祁镇尊为太上皇,他手里的皇帝顿时没了作用。】
【面对如此团结的大明,以及悍不畏死的明军,最后在于谦以及朱祁钰等人的拼死保卫下也先也是有些顶不住了,直接选择了退军,于谦等人也成功的为大明续命了两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