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黄巢。】
【黄巢出生于盐商家庭,少有诗才,但多次参加科举却一次未中。】
【屡试不中的他逐渐放弃了科举的打算。在离开长安城时,他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潜伏元年,王仙之在长垣带领几千民众揭竿而起,随后黄巢也在冤句起兵响应王仙之?。】
【之后两支农民军合兵一处,在王仙之和黄巢的领导下,农民军攻略了十余个州横行山东,而民众也纷纷投奔。短短数月,农民军兵力就达到数万人】
【之后,黄巢更是攻陷了洛阳和长安,而唐僖宗则率领百官仓皇南逃。】
【最终黄巢于广明元年12月13日在长安登基,国号大齐,年号为金统。】
大唐。
“没想到我大唐居然是因为这样没得!!?”
李世民直接亚麻呆住了。
他大唐的科举就这么难吗?直接就把人逼反了?
唐末。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十年寒窗,却换来了他们的无尽嘲讽,不是我等没有才华,而是这世道不公啊!”黄巢一脸愤怒的看着天幕。
当初自已好不容易,从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一路高中状元,结果,临了临了,却因为一个长相问题,而被顶替了状元之位。
“断人前途,如杀人父母,你说不反你反谁?
【当初,李世民当初将门阀世家排了顺序,形成了《氏族制》,
所以黄巢在打进长安后,按官府姓氏一个个找上门,挨个进行阎王点卯。所到之家,全部赶尽杀绝。】
【他向世人证明了,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更容易,族谱点名比金榜题名更简单。】
黄巢:记载这么完整的死亡名单,咱也还是第一次见。自已直接按照族谱杀就完事了,连找人的步骤都省略了,保证一杀一个准。
大唐,崔府。
此刻,一群身着华丽的各世家代表人,齐聚于此。皆是脸色阴沉无比,尤其是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大族。
正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多少朝代过去了,皇帝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他们世家依然存在于这片大地上,不曾倒去。
他们的影响力更是遍布整个天下,甚至,有时都能左右皇帝的想法。甚至是同为世家的李家,夺了天下,成为了天下之主,也不敢将他们逼迫的太狠。
却没想到,在唐末,居然有人敢将屠刀举向了他们。
你黄巢怎敢如此?莫非是不想稳坐这天下了?
“哼!左右不过是一个对前途无望的人的反抗罢了,我等何不给这样的人一点希望?让他们有一个上升的空间?”
见众人沉默,作为此次召开者博陵崔氏代表人直接冷哼一声,当即出来打圆场道。
众人见此,也是纷纷表示赞同。
看来,不能将那群泥腿子的道路全给堵死了。否则到时候躲过了一个黄巢,又来个李巢,赵巢之类的就不好了。
至于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上升机会,先不说他们能不能考上?就算能考上,到时候能不能录取,会不会被重用,还不是自已等人说了算?
想到此处,所以他们对于广开科举吸纳寒门子弟的建议,也没有那么的排斥了。
大秦。
“这后世用考试选拔官员的拔制度,我大秦或许也可仿效一二。”嬴政思索道。
作为最早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的制度,几乎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
如今,天幕的出现,刚好可以借鉴一下,后世王朝,哪些制度可以为大秦所用。
“虽然这个制度效仿可以,但是考题还要出简单一点,至少要比打进咸阳简单。”
嬴政暗暗想到,他可不希望,到时候那些考生被题目难到崩溃,继而一个个都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第二位,清朝的洪秀全。】
乾隆:这怎么还有我大清的事儿?
【如同唐末一样,当时的清廷已经腐败不堪了。】
【对外战争的接连失败导致需要赔付大量赔款,如《南京条约》和《广州条约》就分别向英国赔付了630万两白银和2100万两白银。】
【而为了凑出这笔钱,清廷也自然会向百姓下手,加征田赋和盐税等税收,百姓苦不堪言。至于官场,那就更不用多说,科举的黑暗甚至比之唐末更甚。】
【而洪秀全正是这个时代下的一位考生。】
【洪秀全少时天资聪颖,七岁入村塾读书,五六年间就能熟诵四书五经及多篇古文,得到老师和洪氏家族的赞许。】
【甚至有几位老师竟然不愿收他的学费,自愿教他读书。】
【所有人都认为他可以轻松考取功名。】
【但事与愿违,十多年的时间里,洪秀全四次参加科举,却连一个秀才都没考中,如此大的落差自然让洪秀全无法接受,于是他放弃了科举。】
“哎!谁年少时还不是个神童了?可怜老夫都五十多了也不过是个童生。”
“非是我等无才,而是这世道......唉!”
“我等考了一辈子却什么都没得到,难道真的只有造反这一条出路了吗?”
天幕下,无数经历过科举失败的读书人,都在诉说着自已这糟糕的一生。
从年少时,名动乡里的天才,到垂垂老矣却一无所有的一生,怎叫一个凄惨无比?
【咸丰元年,洪秀全在金田团营的基础上,发动了金田起义,正式建立太平天国。称起义军为太平军,反抗清政府。】
【清政府虽然第一时间派兵镇压,但清军的战斗力自不用多说,再加上清朝的腐朽统治,导致响应洪秀全者无数,最终经过两年的战争,太平军攻陷了武昌、南京等地。】
【在咸丰3年3月29日,洪秀全正式入主南京,定南京为太平天国都城,并改名天津,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太平军继续西征、北讨和东进,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